学院新闻
就业“疫”路相伴,携手“云”端筑梦
为应对疫情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,实现毕业生“稳就业”目标,法学院结合就业形势和专业特点,发挥教师和校友力量,联动第一、第二课堂,打造云培训、云指导、云招聘、云服务等系列“云就业”工作模式,推进疫情期间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。
抓早、抓紧、抓实,推进就业工作
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疫情对就业的可能冲击和影响,抓早启动,在本学期初,学院党政联席会议、分党委扩大会专题听取学生就业工作调研报告,将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列入学院年度重点工作计划;抓紧推进,3月初成立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,王志强院长与徐瑾书记担任组长,学工、教学、科研、校友等各条线协同推进,明确“导师、校友双推动,信息排摸、就业指导双开展,心理帮扶、经济帮扶双到位”的工作思路;抓实责任,设立就业工作负责人,组建毕业班辅导员微信群,及时摸清底数,动态更新进展,将就业工作责任传导到人。
加强教育引导,做好毕业生就业思想动员
学院积极开展毕业生主题教育,明确国家就业政策、当下困难和机遇,促使学生改变“等靠要”的心理,拓宽思路、主动出击、积极就业,努力激发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;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、就业观,充分用好抗疫这本生动教材,组织了两场“援鄂医疗队进支部”主题活动,邀请选调生校友线上宣讲,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,把握政策红利,积极投身基层和党政机关就业;针对毕业生疫情下普遍存在的焦虑迷惘等情绪,及时调研排摸毕业生的困难诉求,开展心理专题讲座,组织与学生的线上交流,细致答疑解惑。
强化内外协同,形成毕业生就业强大合力
学院强调疫情之下教师育人责任不放松,院党委面向全体教师发布了在疫情期间落实三全育人责任的倡议书,号召导师紧密联系毕业生,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;充分调动各省市、各领域、各层次校友积极性,发挥校友会的组织经验和资源优势,聘任“校友导师”,为学生就业进行专项捐赠、培训辅导,提供校友企业就业机会;多渠道联系用人单位,协同上海律协,对接知名律所、企事业单位百余家,做好线上宣讲会和就业信息发布服务;协同法制网,为优秀毕业生提供支持,推荐合适工作机会;协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,首次组织法律专场招聘会,吸引41家用人单位提供了220个就业岗位。
建好两个课堂,助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
学院打造实务课程体系,邀请160余位优秀校友担任实务导师,疫情期间开设11门实务课程,打牢学生实务能力基础;打造“法律精英成长计划”,围绕毕业生关注的疫情下的行业分析、职业选择、求职技巧、核心能力训练等话题,组织16场次“云论坛”“云培训”“云指导”,吸引1600余人次参加;打造学生生涯发展联盟,分行业、分方向组建学生微信群,开展信息分享、经验交流。
精准帮扶,切实帮助解决就业实际困难
学院落实分类指导,组织编撰《法律硕士就业指导蓝皮书》,编写《外国留学生在华就业答疑指南》;加强精准帮扶,为在鄂学生争取到“线上法律英语课程”的定向捐赠,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求职专项补助;帮助解决实际困难,对因疫情无法完成毕业实习的学生,学院出台专项方案,统筹资源提供线上实习岗位,撰写《给用人单位的一封信》,为无法开展实地实习的学生提供学院证明。
目前学院就业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,学院将责任不松、标准不降、力度不减,全力促进毕业生高数量、高效率、高质量就业,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。